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雅思考試口語考試Part2部分有壹個話題:Describe an interesting building in your country.那麽對於此話題該如何作答呢?今天就此話題,為大家介紹壹下中西方建築引申文化差異;希望同學們在學會此話題的回答技巧的同時,對中西方文化及建築類知識都多了更深壹層的了解。 雅思口語Part2中有這樣壹個話題——Describe an interesting building in your country。很多中國學生拿到關於“interesting”的話題時無從下手,也有不少中國考生以為“interesting”就是指“有趣的”或“好笑的”,但事實上,“interesting”這個詞的意義遠非如此。《麥克米蘭辭典(Macmillan Dictionary)》對“interesting”這個詞的解釋是這樣的:something that is interesting makes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or take part in it, 大概意思是壹個interesting的事物或活動,會使得我們想要去了解或參與。 而對於什麽樣的建築才算是interesting的,考生們大多也沒有概念。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討論壹個很重要的話題,那就是中國和西方對建築關註點的差異,即中西方不同種族人群對何謂值得關註的建築的不同理解。 從建築材料來看,中國古典建築材料主要以木材為主,屬於木結構系統。而西方古典建築材料基本上是以石材為主,屬於磚石結構系統,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鬥獸場,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等等。 對於這種差別,建築界的普遍看法是,中國是以原始農業為主的經濟方式,由此衍生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壹”的宇宙觀。“天人合壹”強調自然與人是息息相通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壹個環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的重要關系。西方是以狩獵方式為主的原始經濟,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態,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理性精神。 著名建築專家黃浩則在《淺析中西方建築文化差異》壹文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中西方建築材料的不同,還體現了中西方民族的性格差異。在黃浩看來,“中國的思想文化與木材的細致、深秀、堅韌、柔美有更多相通之處”,但是,“西方思想文化更多的是石頭般的直率、質樸、剛硬、雄壯”。這種觀點也同樣具有說服力,因為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強調人要協調好自身與社會的關系,再加上佛教中“忍讓”的傳統和道教中“隨遇而安”的制衡和補充,養成了中國人堅韌的精神。而在西方人的世界中,有兩種文化相互制約:壹種是源自古希臘文明的酒神文化,它強調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培養了西方人樂觀和外放的性格特征;另壹種是源自於基督教文明的原罪文化,它包含了人類與上帝的壹種契約,在壹定程度上克制了酒神文化的張揚。 在筆者看來,中西方建築在建築材料上的不同,還和地理環境有著壹定的聯系。中國大部分地區離海洋較遠,地處內陸,屬於大陸型氣候,這種氣候讓中國的林業特別發達,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8.21%。這就為建築的構建提供了大量木材。同時,木材適宜在大陸型氣候的地區使用。相反,在西方建築起源的古希臘地區,氣候多為海洋型,如果選用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話,顯然無法有效抵禦濕潤的空氣。 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大多是群體的空間格局,從橫向平面鋪開,有點類似於四合院的模式,體現出壹種“集體”的美。因此,中國人會覺得北京的四合院很有意思,但在西方人眼中,也許這樣紛繁復雜的平鋪式布局會讓他們覺得眼花繚亂。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單體的空間格局,大多向高空發展。關於這點不同,建築行業常常拿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來比較。盧浮宮采用向上擴展的方式,進而產生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雄偉壯觀的整體。而北京的故宮則是用數千個單體房屋,組成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換句話說,中國建築占據著地面,而西方建築占領著空間。 同時,中國古代建築在布局上多體現出壹種簡明的規律性,講究對稱和工整。這種方式的建築,主要是沿著縱軸線和橫軸線進行設計,重要的建築都放在縱軸線上,相對次要的則放在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這種按照規定來設計的傳統建築,體現了壹種對稱的和諧美。與之相對的西方建築則壹般是自由曲折,呈不規則形狀發展。其建築布局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有時往往會刻意打破對稱,給人帶來耳目壹新的感覺。 建築界有這樣壹個觀點,那就是中國“四合院”式的平衡群體建築,主要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而西方單體式的不規則建築,也許和西方人早期的海上活動和古希臘的科學民主精神有關,這種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當然,關於中西方建築布局的不同,我們也不應忽視地理環境的影響。中國地大物博,適合建造大面積的群體式建築。而西方,特別是西方建築起源的歐洲,國土面積相對有限,因此向上尋求空間成了建築的趨勢。 對於對稱性和不規則這點差別,王愛良在《中西建築差異及分析》壹文中還提出,“中國封建皇朝實力強大,封建制度穩定。人們很少有強烈的突破願望,甚至認為被皇權統治是天經地義的。因苦難而發動的社會革命,只是在皇朝之間轉換,並沒有對封建制度產生根本性的突破。”正因如此,中國在建築方面也沒有對其對稱性有太大的突破。“但與中國迥然不同,歐洲封建勢力並沒有建立起統壹強大的帝國。封建主的政治力量比較弱。這歸功於古希臘和古羅馬中市民自由的觀念。這種觀念已經深種在歐洲民眾的思想中。反對壓制,追求自由,追求世俗生活可以說是歐洲人民的性格。這種本能的叛逆,使封建政權缺少穩固的思想基礎,封建勢力相對較弱。”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建築善於突破規則,尋求創新。 綜上所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可能會覺得群體式的木制建築很有意思,但在西方人眼裏,真正有意思的也許反而是不規則的單體式石制建築。這個結論給我們準備好“Describe an interesting building in your country”這個話題提供了壹些思路。在中國,其實也有不少建築符合西方人的審美觀念,能讓西方人產生深厚的興趣。 就不規則單體結構這點來講,我們很容易想到“鳥巢”國家體育場。“鳥巢”的構件均為箱型斷面桿件,所以,無論是主結構之間,還是主次結構之間,都存在多根桿件空間匯交現象。加之次結構復雜多變、規律性少,造成主結構的節點構造相當復雜,節點類型多樣。它如同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波動的基座緩和了容器的體量,而且給了它戲劇化的弧形外觀。體育場的外觀就是純粹的結構,立面與結構是統壹的。各個結構元素之間相互支撐,匯聚成網格狀,就如同壹個由樹枝編織成的鳥巢。 另壹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該大樓由德國人奧雷·舍人和荷蘭人庫哈斯帶領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大樓建築外形前衛,被美國《時代》評選為2007年世界十大建築奇跡。在美國芝加哥揭曉的“2013年度高層建築獎”中,該樓獲得最高獎——全球最佳高層建築獎。在美國《私家地理》雜誌發起的“2012最受讀者青睞的全球新地標”評選活動中,被讀者列入“全球頂級摩天大樓”前五強的就有北京的央視總部大樓。總部大樓主樓的兩座塔樓雙向內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懸臂結構連為壹體,建築外表面的玻璃幕墻由強烈的不規則幾何圖案組成,造型獨特、結構新穎。 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墻身全部用花崗巖砌築,高達數十米。這些由石材組成的部分,想必會在壹定程度上引起西方人的興趣。同時,布達拉宮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人們仿佛步入了壹個神秘的世界。 當然,在中國,像這樣有意思的建築還有很多。但是考生們在面對西方人為主的考官,可以投其所好,選擇國內較為少見的單體不規則石材建築,也許更能讓考官理解其中interesting的部分。 前面已經說過interesting指的是能讓人產生深厚的興趣,並有想要參與的打算。按照這樣的解釋,壹次對話到底interesting還是不interesting,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次對話能不能激起對方的興趣,而要想激起對方的興趣,對話中的幽默成分不可缺少。因此,講述這個話題的壹個大方向就是,選取具有幽默性質的對話進行描述。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很幽默的對話,對西方人來說卻不壹定有趣。 有壹些漢語對話中有意思的部分,對西方人來說屬於“文化空白”,例如:睡對垂說:“只是因為多看了妳壹眼,從此我就萎靡不振,天天打盹兒。”垂對睡說:“我有那麽難看嗎?小心我拿手捶死妳!”省對少說:“只是因為多看了妳壹眼,從此我的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了。”少對省說:“這就對了,這年頭賺幾個錢不容易,少吃少用,節約是美德。”眨對乏說:“只是因為多看了妳壹眼,從此我就沒有消停過。”乏對眨說:“妳這麽不停地對我示愛,我會累的。” 這些有意思的對話會讓中國人會心壹笑,但對西方人來說,由於“文化空白”的原因,即使是把以上對話翻譯成英文,他們也可能會不明其義。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實用外國語言系的唐曉霞在其論文《文化差異是妨礙理解西方幽默的主要原因》中給出了“文化空白”這壹概念的定義,“文化空白是指壹種文化在另壹種文化中缺乏對等物。比如,驢子和大象分別象征美國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沒有這種文化意象的中國人來說,聽到用驢子和大象來調侃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對話,可能不會覺得很有意思。 因此,在描述壹次有意思的對話時,我們應該考慮到西方人是不是真的能夠理解對話中有意思的點在哪裏。再舉壹個例子,有壹個中國人苦學英語半年,自以為學得不錯。壹天,在大街上,這個中國人與壹個美國人不小心撞在壹起。中國人連忙說:“I am sorry.”美國人回答:“I am sorry too.”中國人心想:美國人真有禮貌,於是連忙說:“I am sorry three.”美國人不懂中國人在說什麽,問道:“What are you sorry for?”中國人暗想:他還沒完了呢!咱可不能比美國人差。於是大聲說:“I am sorry five!”。這個對話對西方人來說,可能就有意思得多了。 同時,中西方幽默觀的不同,還體現在對說話內容和說話形式的不同反映上。中國多為內陸地理環境,外加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人們形成壹種“守禮而含蓄”,“尚讓不尚爭,尚退不尚動”的思維定式。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思維壹般比較註重直觀感覺,因此幽默主要以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為了表現壹次對話的有趣,多著重描寫此人直接說出的語言,著重表現其說話內容中所反映出來的機智。最典型的中國式幽默對話,就是傳統語言類相聲和小品。 與之相反,西方國家大部分地理位置相對開放,航海貿易發達。這樣就形成了壹種勇於創新的精神,使得西方人的思維大都比較註重創造性和思辨性。反映到幽默這壹層面,西方人主要以機智而創新的方式,側重於用動作來表現壹個人的有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幽默大師卓別林和美國動畫大片《貓和老鼠》。如果要表現壹次對話很有趣,西方人往往更側重說話者在說話時所帶的動作,而不是說話的內容。 因此,在講述“an interesting conversation”這個話題時,考生們可以在描述說話雙方的談話內容時,適當地加入對說話雙方行為動作的描述,當然要側重於其動作中有趣的壹面,這樣更能說服考官相信這是壹次有趣的談話。 總而言之,如果考生在雅思口語Part2話題中遇到含有“interesting”這壹關鍵詞的抽象話題,應首先考慮描述會讓人想要參與和了解的活動或事物。其次,還應考慮到中西方對待同壹件有意思的事件的不同看法,這有利於考官更容易理解考生所表達的內容,為自己的口語表達加分。